參與起草國家標準:
GB/T 14318-2019《中子周圍劑量當量(率)儀》
T/WSJD 53—2024《氡測量CR-39徑跡蝕刻法》
TWSJD 7-2020 《核輻射突發(fā)事件放射性污染人員洗消流程及技術要求》
7X24小時服務熱線:
400-176-1763
公司新聞
公司新聞
聚焦行業(yè)資訊
更深入、更全面了解我們
上海仁機 | 輻射無形,守護有界:從核災難到仁機使命
時間:2025-06-20 11:16:00 作者:上海仁機
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,烏克蘭北部普里皮亞季城的居民被一聲巨響驚醒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(fā)生爆炸,50噸核燃料瞬間蒸發(fā),釋放出相當于廣島原子彈400倍的輻射量。當時正在核電站工作的操作員和首批趕到的消防員,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暴露在每小時30000倫琴的致命輻射中——人體吸收400倫琴就足以致命。

這場災難拉開了人類歷史上最慘痛核事故的序幕。28名消防員在隨后三個月內相繼死于急性放射病,他們皮膚發(fā)黑、口腔潰爛、頭發(fā)脫落,在極度痛苦中離世。事故36小時后,13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。

25年后,2011年3月11日,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大地震引發(fā)的海嘯中發(fā)生堆芯熔毀。14米高的巨浪沖垮了海堤,三個反應堆接連爆炸,18萬兆億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銫137瞬間傾入太平洋。直到今天,核電站內仍儲存著超過120萬立方米放射性廢水,成為懸在海洋生態(tài)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。

無法愈合的創(chuàng)傷

切爾諾貝利事故后,方圓2600平方公里的區(qū)域成為隔離區(qū)??茖W家估計,完全消除該地區(qū)的核輻射需要上萬年,部分區(qū)域甚至需要20萬年的自然凈化才能達到人類居住標準。

據(jù)聯(lián)合國報告,切爾諾貝利事故造成:

9.3萬人死亡

27萬人因此患上癌癥等疾病

污染土地達15.5萬平方公里

840萬人受到輻射影響 

圖片源自于網絡

在福島,盡管當局聲稱周邊海域輻射已降至“安全水平”,但2019年科學家仍在處理后的廢水中檢測出碳14、鈷60和鍶90等放射性同位素。這些物質極易在海洋生物體內富集,鈷60在海底沉積物中的濃度可能升高30萬倍。

圖片源自于網絡

看不見的威脅與看得見的守護

在這些災難中,最大的威脅恰恰來自人類的肉眼無法察覺的輻射。切爾諾貝利事故初期,當?shù)剡B一個能準確測量輻射值的儀器都找不到,導致無數(shù)救援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于致命輻射中。

正是這些慘痛教訓,催生了輻射監(jiān)測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。今天,精準、可靠的輻射監(jiān)測設備已成為核設施安全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,在看不見的威脅與人類安全之間筑起一道科技屏障。

上海仁機的使命,正是打造這雙守護人類安全的“眼睛”。我們深知:

每一微西弗的精確測量,都可能挽救一個生命

每一次及時預警,都可能避免一場生態(tài)災難

每一臺可靠的設備,都在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

環(huán)境及區(qū)域放射性監(jiān)測設備便攜式輻射監(jiān)測儀表,實驗室測量裝置電離輻射標準裝置,輻射防護設備輻射監(jiān)測軟件平臺,通道式放射性檢測設備核應急與安全監(jiān)測裝置,仁機的產品線覆蓋了核安全監(jiān)測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我們的技術能夠檢測到極微量的放射性物質,就像在標準游泳池中精確識別出一滴異常水滴。

從災難中重生:科技守護未來

在切爾諾貝利禁區(qū),狼群進化出抗癌基因,其免疫機制被用于新藥研發(fā),印證災難催生適應性進化。在核災難的陰影下,科技與責任的結合不僅創(chuàng)造了守護生命的奇跡,更重塑了人類與輻射共存的未來。我們相信,科技與責任同樣能創(chuàng)造守護生命的奇跡。

福島事故后,國際科學家團隊建立了跨太平洋的輻射監(jiān)測網絡。通過高靈敏度檢測設備追蹤銫134和銫137的擴散路徑,為海洋生態(tài)研究提供了寶貴數(shù)據(jù)。這種全球協(xié)作與科技守護的精神,正是仁機所推崇的價值觀。

上海仁機的愿景很明確:成為輻射檢測領域創(chuàng)新生態(tài)的塑造者。“以科技服務社會,打造輻射安全新環(huán)境”是我們的使命。

讓每一次核能利用都安全可控,讓每一處輻射風險都清晰可見。我們不僅提供設備,更提供從監(jiān)測到分析的全方位解決方案,讓核技術真正安全地造福人類。

寫在最后

歷史上的核災難警示我們:核能如同一把雙刃劍,唯有敬畏之心與科技之盾并用,才能駕馭它的力量。

在切爾諾貝利廢墟旁,一片新生的森林正頑強生長。在福島海岸,漁民們重新撒下希望的漁網。人類從災難中走出的每一步,都離不開對安全的堅守和對科技的信任。

上海仁機愿做這漫長征程中的守護者——用精準的儀器構筑安全防線,用不懈的創(chuàng)新守護生命尊嚴。因為每一毫倫琴的測量,都承載著對生命的尊重;每一次警報的靜默,都是對人類智慧的禮贊。

輻射無形,守護有界!